[转载]算法学习笔记(1)并查集

并查集被很多OIer认为是最简洁而优雅的数据结构之一,主要用于解决一些元素分组的问题。它管理一系列不相交的集合,并支持两种操作:

  • 合并(Union):把两个不相交的集合合并为一个集合。

  • 查询(Find):查询两个元素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。

当然,这样的定义未免太过学术化,看完后恐怕不太能理解它具体有什么用。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并查集最直接的一个应用场景:亲戚问题

(洛谷P1551)亲戚

题目背景
若某个家族人员过于庞大,要判断两个是否是亲戚,确实还很不容易,现在给出某个亲戚关系图,求任意给出的两个人是否具有亲戚关系。
题目描述
规定:x和y是亲戚,y和z是亲戚,那么x和z也是亲戚。如果x,y是亲戚,那么x的亲戚都是y的亲戚,y的亲戚也都是x的亲戚。
输入格式
第一行:三个整数n,m,p,(n<=5000,m<=5000,p<=5000),分别表示有n个人,m个亲戚关系,询问p对亲戚关系。
以下m行:每行两个数Mi,Mj,1<=Mi,Mj<=N,表示Mi和Mj具有亲戚关系。
接下来p行:每行两个数Pi,Pj,询问Pi和Pj是否具有亲戚关系。
输出格式
P行,每行一个’Yes’或’No’。表示第i个询问的答案为“具有”或“不具有”亲戚关系。

这其实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。我们可以建立模型,把所有人划分到若干个不相交的集合中,每个集合里的人彼此是亲戚。为了判断两个人是否为亲戚,只需看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集合即可。因此,这里就可以考虑用并查集进行维护了。


并查集的引入

并查集的重要思想在于,用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代表集合。我曾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,把集合比喻成帮派,而代表元素则是帮主。接下来我们利用这个比喻,看看并查集是如何运作的。



最开始,所有大侠各自为战。他们各自的帮主自然就是自己。(对于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,代表元素自然是唯一的那个元素)

现在1号和3号比武,假设1号赢了(这里具体谁赢暂时不重要),那么3号就认1号作帮主(合并1号和3号所在的集合,1号为代表元素)



现在2号想和3号比武(合并3号和2号所在的集合),但3号表示,别跟我打,让我帮主来收拾你(合并代表元素)。不妨设这次又是1号赢了,那么2号也认1号做帮主。



现在我们假设4、5、6号也进行了一番帮派合并,江湖局势变成下面这样:



现在假设2号想与6号比,跟刚刚说的一样,喊帮主1号和4号出来打一架(帮主真辛苦啊)。1号胜利后,4号认1号为帮主,当然他的手下也都是跟着投降了。



好了,比喻结束了。如果你有一点图论基础,相信你已经觉察到,这是一个状的结构,要寻找集合的代表元素,只需要一层一层往上访问父节点(图中箭头所指的圆),直达树的根节点(图中橙色的圆)即可。根节点的父节点是它自己。我们可以直接把它画成一棵树:


(好像有点像个火柴人?)


用这种方法,我们可以写出最简单版本的并查集代码。

初始化

int fa[MAXN];inline void init(int n){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    fa[i] = i;}

假如有编号为1, 2, 3, ..., n的n个元素,我们用一个数组fa[]来存储每个元素的父节点(因为每个元素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,所以这是可行的)。一开始,我们先将它们的父节点设为自己。

查询

int find(int x){
    if(fa[x] == x)
        return x;
    else
        return find(fa[x]);}

我们用递归的写法实现对代表元素的查询:一层一层访问父节点,直至根节点(根节点的标志就是父节点是本身)。要判断两个元素是否属于同一个集合,只需要看它们的根节点是否相同即可。

合并

inline void merge(int i, int j){
    fa[find(i)] = find(j);}

合并操作也是很简单的,先找到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,然后将前者的父节点设为后者即可。当然也可以将后者的父节点设为前者,这里暂时不重要。本文末尾会给出一个更合理的比较方法。


路径压缩

最简单的并查集效率是比较低的。例如,来看下面这个场景:



现在我们要merge(2,3),于是从2找到1,fa[1]=3,于是变成了这样:



然后我们又找来一个元素4,并需要执行merge(2,4):



从2找到1,再找到3,然后fa[3]=4,于是变成了这样:



大家应该有感觉了,这样可能会形成一条长长的,随着链越来越长,我们想要从底部找到根节点会变得越来越难。

怎么解决呢?我们可以使用路径压缩的方法。既然我们只关心一个元素对应的根节点,那我们希望每个元素到根节点的路径尽可能短,最好只需要一步,像这样:



其实这说来也很好实现。只要我们在查询的过程中,把沿途的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设为根节点即可。下一次再查询时,我们就可以省很多事。这用递归的写法很容易实现:

合并(路径压缩)

int find(int x){
    if(x == fa[x])
        return x;
    else{
        fa[x] = find(fa[x]);  //父节点设为根节点        return fa[x];         //返回父节点    }}

以上代码常常简写为一行:

int find(int x){
    return x == fa[x] ? x : (fa[x] = find(fa[x]));}

注意赋值运算符=的优先级没有三元运算符?:高,这里要加括号。

路径压缩优化后,并查集的时间复杂度已经比较低了,绝大多数不相交集合的合并查询问题都能够解决。然而,对于某些时间卡得很紧的题目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优化。


按秩合并

有些人可能有一个误解,以为路径压缩优化后,并查集始终都是一个菊花图(只有两层的树的俗称)。但其实,由于路径压缩只在查询时进行,也只压缩一条路径,所以并查集最终的结构仍然可能是比较复杂的。例如,现在我们有一棵较复杂的树需要与一个单元素的集合合并:



假如这时我们要merge(7,8),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的话,是把7的父节点设为8好,还是把8的父节点设为7好呢?

当然是后者。因为如果把7的父节点设为8,会使树的深度(树中最长链的长度)加深,原来的树中每个元素到根节点的距离都变长了,之后我们寻找根节点的路径也就会相应变长。虽然我们有路径压缩,但路径压缩也是会消耗时间的。而把8的父节点设为7,则不会有这个问题,因为它没有影响到不相关的节点。



这启发我们:我们应该把简单的树往复杂的树上合并,而不是相反。因为这样合并后,到根节点距离变长的节点个数比较少。

我们用一个数组rank[]记录每个根节点对应的树的深度(如果不是根节点,其rank相当于以它作为根节点的子树的深度)。一开始,把所有元素的rank()设为1。合并时比较两个根节点,把rank较小者往较大者上合并。路径压缩和按秩合并如果一起使用,时间复杂度接近 [公式] ,但是很可能会破坏rank的准确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按秩合并会带来额外的空间复杂度,可能被一些卡空间的毒瘤题卡掉。

初始化(按秩合并)

inline void init(int n){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fa[i] = i;
        rank[i] = 1;
    }}

合并(按秩合并)

inline void merge(int i, int j){
    int x = find(i), y = find(j);    //先找到两个根节点    if (rank[x] <= rank[y])
        fa[x] = y;
    else
        fa[y] = x;
    if (rank[x] == rank[y] && x != y)
        rank[y]++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//如果深度相同且根节点不同,则新的根节点的深度+1}

为什么深度相同,新的根节点深度要+1?如下图,我们有两个深度均为2的树,现在要merge(2,5):



这里把2的父节点设为5,或者把5的父节点设为2,其实没有太大区别。我们选择前者,于是变成这样:



显然树的深度增加了1。另一种合并方式同样会让树的深度+1。


并查集的应用

我们先给出亲戚问题的AC代码:

#include <cstdio>#define MAXN 5005int fa[MAXN], rank[MAXN];inline void init(int n){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fa[i] = i;
        rank[i] = 1;
    }}int find(int x){
    return x == fa[x] ? x : (fa[x] = find(fa[x]));}inline void merge(int i, int j){
    int x = find(i), y = find(j);
    if (rank[x] <= rank[y])
        fa[x] = y;
    else
        fa[y] = x;
    if (rank[x] == rank[y] && x != y)
        rank[y]++;}int main(){
    int n, m, p, x, y;
    scanf("%d%d%d", &n, &m, &p);
    init(n);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0; i < m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scanf("%d%d", &x, &y);
        merge(x, y);
    }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0; i < p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scanf("%d%d", &x, &y);
        printf("%s\n", find(x) == find(y) ? "Yes" : "No");
    }
    return 0;}

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NOIP提高组原题:

   (NOIP提高组2017年D2T1 洛谷P3958 奶酪)

题目描述
现有一块大奶酪,它的高度为 [公式] ,它的长度和宽度我们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,奶酪中间有许多半径相同的球形空洞。我们可以在这块奶酪中建立空间坐标系,在坐标系中, 奶酪的下表面为 [公式] ,奶酪的上表面为 [公式]
现在,奶酪的下表面有一只小老鼠 Jerry,它知道奶酪中所有空洞的球心所在的坐标。如果两个空洞相切或是相交,则 Jerry 可以从其中一个空洞跑到另一个空洞,特别地,如果一个空洞与下表面相切或是相交,Jerry 则可以从奶酪下表面跑进空洞;如果一个空洞与上表面相切或是相交,Jerry 则可以从空洞跑到奶酪上表面。
位于奶酪下表面的 Jerry 想知道,在 不破坏奶酪 的情况下,能否利用已有的空洞跑到奶酪的上表面去?
空间内两点 [公式] 的距离公式如下:
[公式]
输入格式
每个输入文件包含多组数据。
的第一行,包含一个正整数 [公式] ,代表该输入文件中所含的数据组数。
接下来是 [公式] 组数据,每组数据的格式如下: 第一行包含三个正整数 [公式][公式] ,两个数之间以一个空格分开,分别代表奶酪中空 洞的数量,奶酪的高度和空洞的半径。
接下来的 [公式] 行,每行包含三个整数 [公式] ,两个数之间以一个空格分开,表示空 洞球心坐标为 [公式]
输出格式
[公式]行,分别对应[公式]组数据的答案,如果在第 [公式] 组数据中,Jerry 能从下表面跑到上表面,则输出Yes,如果不能,则输出No(均不包含引号)。

大家看出这道题和并查集的关系了吗?


这是二维版本,题目中的三维版本是类似的


大家看看上面这张图,是不是看出一些门道了?我们把所有空洞划分为若干个集合,一旦两个空洞相交或相切,就把它们放到同一个集合中。

我们还可以划出2个特殊元素,分别表示底部顶部,如果一个空洞与底部接触,则把它与表示底部的元素放在同一个集合中,顶部同理。最后,只需要看顶部和底部是不是在同一个集合中即可。这完全可以通过并查集实现。来看代码:

#include <cstdio>
#include <cstring>
#define MAXN 1005typedef long long ll;int fa[MAXN], rank[MAXN];ll X[MAXN], Y[MAXN], Z[MAXN];inline bool next_to(ll x1, ll y1, ll z1, ll x2, ll y2, ll z2, ll r){
    return (x1 - x2) * (x1 - x2) + (y1 - y2) * (y1 - y2) + (z1 - z2) * (z1 - z2) <= 4 * r * r;
    //判断两个空洞是否相交或相切}inline void init(int n){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fa[i] = i;
        rank[i] = 1;
    }}int find(int x){
    return x == fa[x] ? x : (fa[x] = find(fa[x]));}inline void merge(int i, int j){
    int x = find(i), y = find(j);
    if (rank[x] <= rank[y])
        fa[x] = y;
    else
        fa[y] = x;
    if (rank[x] == rank[y] && x != y)
        rank[y]++;}int main(){
    int T, n, h;
    ll r;
    scanf("%d", &T);
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0; I < T; ++I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memset(X, 0, sizeof(X));
        memset(Y, 0, sizeof(Y));
        memset(Z, 0, sizeof(Z));
        scanf("%d%d%lld", &n, &h, &r);
        init(n);
        fa[1001] = 1001; //用1001代表底部        fa[1002] = 1002; //用1002代表顶部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canf("%lld%lld%lld", X + i, Y + i, Z + i);
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Z[i] <= r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erge(i, 1001); //与底部接触的空洞与底部合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Z[i] + r >= h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erge(i, 1002); //与顶部接触的空洞与顶部合并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1; i <= n; ++i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j = i + 1; j <= n; ++j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next_to(X[i], Y[i], Z[i], X[j], Y[j], Z[j], r)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erge(i, j); //遍历所有空洞,合并相交或相切的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printf("%s\n", find(1001) == find(1002) ? "Yes" : "No");
    }
    return 0;}

因为数据范围的原因,这里要开一个long long。

并查集的应用还有很多,例如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等。这里就不细讲了。总而言之,凡是涉及到元素的分组管理问题,都可以考虑使用并查集进行维护。